雙易講堂|動物福利與保護及立法
為了讓同學們從另一視角審視動物與人類的關系,11月23日下午2點,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特邀劉玉清副教授在仙溪校區(qū)教學樓C7-206開展了第52期易享卓越大講堂暨第24期“易”智講堂。劉玉清副教授以《動物福利與保護及立法》為題,為學校160余名學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堂。講堂由輔導員劉丹老師主持。
在人類與自然進化、人類生產(chǎn)生活與維持自然生態(tài)平衡過程中,動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動物福利”這一名詞作為體現(xiàn)自然界生物的平等而出現(xiàn)。動物保護立法是人類對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實施保護的必要規(guī)范。盡管動物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再生,但過度開發(fā)會造成不可逆消耗。制定動物保護法可以有效制約對動物資源的無節(jié)制開發(fā)和利用,使動物免遭無謂傷害。本次講座主要圍繞四個方面開講:一是動物福利與保護的概念及范疇,二是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的關系,三是動物福利與保護的起源與發(fā)展,四是動物福利與保護的立法簡介。
動物福利是指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的環(huán)境,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學證明,如果動物健康、感覺舒適、營養(yǎng)充足、安全、能夠自由表達天性并且不受痛苦、恐懼和壓力威脅,則滿足動物福利的要求。而高水平動物福利則更需要疾病免疫和獸醫(yī)治療,適宜的居所、管理、營養(yǎng)、人道對待和人道屠宰。動物福利尤指動物的生存狀況;而動物所受的對待則有其他術語加以描述,例如動物照料、飼養(yǎng)管理和人道處置。
動物福利被普遍理解為五大自由:一是享受不受饑渴的自由,保證提供動物保持良好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水;二是享有生活舒適的自由,提供適當?shù)姆可峄驐鏊寗游锬軌虻玫绞孢m的睡眠和休息;三是享有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保證動物不受額外的疼痛,預防疾病并對患病動物進行及時的治療;四是享有生活無恐懼和無悲傷的自由,保證避免動物遭受精神痛苦的各種條件和處置;五是享有表達天性的自由,被提供足夠的空間、適當?shù)脑O施以及與同類伙伴在一起。
劉玉清老師運用理論、生產(chǎn)視頻和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向同學們講解了動物福利的立法與保護,以及年輕人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讓同學們對專業(yè)和行業(yè)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同學們表示,通過“易”智講堂專題講座,讓他們對專業(yè)和未來發(fā)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堅定信心,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