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謝中元 |
|
職稱:教授 |
|
職務:教育碩士導師、廣東省非遺研究基地主任 |
|
專業(y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學 |
|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
|
主講課程: 民俗旅游、旅游創(chuàng)意寫作、學術論文寫作等(本科生課程),特色體育校本資源開發(fā)(碩士生課程) |
|
教育背景: 暨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文藝學碩士(全日制);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非遺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非遺學博士(在職) |
|
工作經(jīng)歷: 2024.9-,佛山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系教授; 2006.7-2024.8,先后擔任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文學院輔導員、講師、學工辦主任,佛山嶺南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人文與教育學院副研究員、教授、教育碩士導師; 2002.7-2004.7,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博樂市農(nóng)五師高級中學語文教師(援疆支教)。 |
|
研究方向: 非遺旅游,廣府非遺保護,廣東醒獅歷史與文化等。 |
|
承擔項目: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粵港澳傳統(tǒng)醒獅的搶救性挖掘整理研究》(免鑒結項)、廣東省社科規(guī)劃后期資助項目《佛山醒獅源流與存續(xù)研究》(優(yōu)秀等級結項)、廣東省社科規(guī)劃地方特色文化項目《國家級非遺佛山十番的搶救性挖掘整理研究》(良好等級結項)、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子項目《傳統(tǒng)習俗、儀式與節(jié)慶的美學內涵研究》(完成)、廣東省文化繁榮發(fā)展專項課題《佛山醒獅傳承口述史》(完成)等省部級課題5項;主持完成市廳級課題10余項;主持完成佛山市各區(qū)政府、企事業(yè)單位等委托的文化規(guī)劃、非遺保護、文化旅游策劃等項目20多項。
|
|
發(fā)表論文(出版專著): 主要著作:獨著《走向“后申遺時期”的佛山非遺傳承與保護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年;獨著《何燕剪紙藝術》,嶺南美術出版社2016年;第一著者《至味悠長:高明瀨粉》,九州出版社(全國百佳)2023年;第一著者《南海醒獅的歷史、文化與技藝》,光明日報出版社2019年;第一著者《行花街》,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 主要論文:在《探索與爭鳴》《文化遺產(chǎn)》《學術論壇》《海南大學學報》《湖北民族大學學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星海音樂學院學報》《廣西社會科學》《文化中國》(加拿大)《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等發(fā)表論文50余篇,其中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及國際刊物論文20余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1篇。另在《佛山日報理論周刊》等發(fā)表理論文章10多篇。
|
|
獲得獎勵和榮譽: 個人獲廣東省優(yōu)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佛山市首批文化英才(佛山文化高層次人才)、廣東省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廣東省高校大學生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全國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總決賽“十佳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2次)等;多次獲得校級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等稱號。 論文獲全國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三等獎、廣東省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廣東社科學術年會一等獎、廣東省弘揚嶺南文化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之調研報告一等獎以及廣東省地方志理論研究成果一、二、三等獎。
|
|
社會兼職:
廣東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振球)記錄工作學術專員、江門市社科專家、佛山市非遺保護專家、市社科專家、市地方志專家、市公共文化服務專家、市老字號專家委員等,以及佛山市南海區(qū)、順德區(qū)、高明區(qū)非遺保護、文化產(chǎn)業(yè)等專家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