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論文題目 | 獲取論文第一作者 | 發(fā)表/出版時間 | 發(fā)表/刊物論文集 |
1 | Construct valid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two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s | 吳亞軍 | 2023-07-31 | Sage Open |
2 | 廣東龍舟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現(xiàn)代文明價值 | 何研 | 2023-07-20 | 文化遺產(chǎn) |
3 | 明代佛山四會元科舉文獻輯考 | 陳麒如 | 2023-06-15 | 圖書館論壇 |
4 | 支持小學差異化編程教學的混合式站點輪轉(zhuǎn)模式探究 | 胡畔 | 2023-05-15 |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
5 | Parent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soci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 of children in China: insights for the three-child policy | 鐘媚 | 2023-04-25 | Current Psychology |
6 | Conceptualisation,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among Chinese EFL students | 吳亞軍 | 2023-04-03 |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
7 |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school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academic engagement in Chinese EFL learning context: a mediation analysis | 吳亞軍 | 2023-04-02 |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
8 | 中華優(yōu)秀龍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 | 徐煊 | 2023-02-01 | 教學與研究 |
9 | 許媛小小說的陌上開花、故鄉(xiāng)風物與人間風致 | 姚朝文 | 2022-12-01 | 佛山文藝 |
10 | 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的語言敘事研究——評《對外傳播視野下的中華文化元素符號的研究》 | 關海鷗 | 2022-11-28 | 人民長江 |
11 | 關于英語教材中的多元大綱——以《新時代明德大學英語》為例 | 龐亞飛 | 2022-11-01 | 中國外語 |
12 | 溯源與變遷:當代西藏文學中地域文化的嬗變 | 田頻 | 2022-09-22 |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13 | A robust and secure watermarking algorithm based on DWT and SVD in the fractional order fourier transform domain | 唐明 | 2022-09-01 | Array |
14 | From the Women’s Script Tradition to the “Octagonal Flower” Dance Extravaganza in Jiangyong, China Cultural Shows as Local ICH Solutions | 何研 | 2022-08-30 | Western Folklore |
15 | 從醒獅看非遺存續(xù)的“假晶化”與審美分層 | 謝中元 | 2022-07-20 | 文化遺產(chǎn) |
16 | 學習分析支持元認知培養(yǎng)的學習設計理論與實證研究 | 孔晶 | 2022-06-05 | 開放教育研究 |
17 | 基于EduTools的中文在線課程平臺評價模型構建與實證分析 | 王玉龍 | 2022-04-10 | 成人教育 |
18 | Discrete Achievement Emotions as Mediators between Achievement Goals and Academic Engagement of Singapore Students | 駱文淑 | 2022-03-01 |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19 | The Difference of Lemma Activation Between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nd L2 Speakers of English With L1 Chinese: Evidence From the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Priming Effects on L2 Speech Planning. | 馬翊 | 2022-02-23 |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
20 | 一個勺子:當代文學之影像跨媒介敘事中的后現(xiàn)代文化特質(zhì) | 田頻 | 2022-01-26 | 電影評介 |
21 | “梁莊系列”中非虛構寫作的鄉(xiāng)土敘事策略 | 田頻 | 2022-01-14 | 當代文壇 |
22 | “雙減”背景下加強形成性評價的思考 | 駱文淑 | 2022-01-01 | 中國考試 |
23 | 運動+熱量限制對大鼠骨骼肌質(zhì)量的影響及Akt、mTOR的作用 | 王今越 | 2021-10-30 | 中國老年學雜志 |
24 | 任時代變遷,,它仍然是我們心中的“世外桃源”——評《邊城》 | 田頻 | 2021-09-20 | 新聞愛好者 |
25 | 基于認知深度模型的STEM課程設計路徑研究 | 孔晶 | 2021-09-15 |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
26 | 疫情視域下在線教學環(huán)境,、實踐設計和滿意度分析 | 孔晶 | 2021-08-01 | 電化教育研究 |
27 | 獅舞的南傳與廣東獅舞溯源 | 謝中元 | 2021-06-30 | 藝術傳播研究 |
28 | 講求文法與詩體的大解放 | 趙黎明 | 2021-06-15 | 浙江社會科學 |
29 | 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in Chinese Affordable Kindergarten: A Latent Profile Analysis | 鐘媚 | 2021-05-08 |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30 | 依舞向劇:醒獅的戲劇性及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 | 謝中元 | 2021-01-20 | 文化遺產(chǎn) |
31 | 語序在漢詩諸體中的功能演變及詩學啟示 | 趙黎明 | 2021-01-15 | 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32 | 數(shù)字化時代英語教學過程與媒體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評《教師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與英語教學數(shù)字化融合創(chuàng)新》 | 龐亞飛 | 2020-12-31 | 中國高校科技 |
33 | Discussion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t Teaching System application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 | 唐明 | 2020-12-01 | Proceedings –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ICISE-IE 2020 |
34 | 高校開展龍舟特色教育研究 | 徐煊 | 2020-11-05 | 教學與研究 |
35 | “佛山十番”存續(xù)的藝術社會學論析 | 謝中元 | 2020-10-10 |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
36 | 武舞對于大學體育中武術教學的作用分析 | 歐光強 | 2020-09-25 | 教學與研究 |
37 | 基于事件過程的英語非賓格動詞被動泛化研究 | 譚立重 | 2020-09-25 | 外國語文 |
38 | 中越蛇信仰之同源異質(zhì)探析 | 嚴艷 | 2020-09-01 |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39 | 論粵劇發(fā)展的路徑及大灣區(qū)特質(zhì) | 曾令霞 | 2020-09-01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40 | 潮陽地區(qū)四降調(diào)系統(tǒng)的變異及演化 | 張靜芬 | 2020-07-23 | 語言暨語言學 |
41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中杜甫“憂民”思想探源 | 嚴艷 | 2020-07-05 | 教學與研究 |
42 | 故事的可讀性與人性的深度 | 姚朝文 | 2020-06-15 | 大觀 |
43 | 青少年兒童體質(zhì)健康促進與學業(yè)表現(xiàn)研究進展 | 梁哲 | 2020-05-28 | 體育學刊 |
44 | 舞蹈運動飲食塑形研究——《評運動膳食與營養(yǎng)》 | 范海燕 | 2020-03-01 | 中國釀造 |
45 | 聲樂教育的理論與藝術實踐——評《聲樂教育與教學研究》 | 李小妹 | 2020-02-20 | 領導科學 |
46 | 《<香山寶卷>在越南的傳播及流變》 | 嚴艷 | 2020-01-30 | 國際漢學 |
47 | 非遺傳承主體存續(xù)的文化社會基礎——對佛山醒獅習俗的歷史考察 | 謝中元 | 2020-01-10 |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48 | 論越南使臣阮攸對杜詩的接受 | 嚴艷 | 2019-12-01 | 中國文化研究 |
49 | 淺談古典主義音樂在鋼琴音樂上的發(fā)展 | 康宇光 | 2019-11-01 | 社會科學 |
50 | 城市公共音樂文化服務體系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探索研究 | 張克學 | 2019-10-30 | 社會科學 |
51 | “知否體”古語今說 | 許結玲 | 2019-08-10 | 語文建設 |
52 | 中小學生對數(shù)字教材的技術接受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 胡畔 | 2019-07-15 |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
53 | 百年新詩辨體實踐反思 | 趙黎明 | 2019-07-02 | 社會科學 |
54 | 《天凈沙·秋思》何以“深得唐人絕句妙境” | 石了英 | 2019-05-10 | 語文建設 |
55 | 神功戲:廣府粵劇的傳承與傳播方式之一——澳門媽祖閣天后誕田野記 | 曾令霞 | 2019-04-01 | 四川戲劇 |
56 | 新生代農(nóng)民工職業(yè)化及職業(yè)培訓協(xié)同研究 | 梁卓欣 | 2019-03-15 | 教育與職業(yè) |
57 | 意象有機組合的奧秘——《天凈沙·秋思》新解 | 石了英 | 2019-03-10 | 中學語文教學 |
58 | 中學語文抒情詩教學偏誤例談 | 石了英 | 2019-02-01 | 教學與管理 |
59 | 淺議古代江湖文化與武術文化的異同 | 張海冰 | 2019-01-30 |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
60 | 溫庭筠《菩薩蠻》的雙性之美 | 李嬋娟 | 2019-01-10 | 語文建設 |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