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選擇一個古代的詩人做驢友,游山玩水,吟風弄月,你會選誰?
李白、杜甫、白居易、賀知章、孟浩然、范仲淹……是不是很難選擇?
不妨聽聽詩人余光中怎么說:
“我常常跟朋友講,我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這個人不負責任,沒有現(xiàn)實感;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嚴肅;可是蘇東坡就很好,他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因為他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千百年來,人們對蘇東坡的喜愛太真切了。今人總能從他溫暖的性格底色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生活熱情。
一提到蘇軾,人們首先會被他光芒萬丈的才華閃得睜不開眼。他是千年難遇的曠世奇才。詩、詞、散文,字、畫皆登峰造極。以一己之力讓宋詞達到可以和唐詩比肩的高度。
蘇軾在嘉佑六年的制科考試中獲得了個“三等” 。
這是什么概念呢?
制科考試一般指制科,制科及制舉又稱大舉、特舉,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為選拔“非常之才”而舉辦的不定期非常規(guī)考試。制科考試是比進士科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更有挑戰(zhàn)性的精英考試。其程序復雜,內容繁多,對應考者的學問要求極為全面。成績分為五等,三等最高,四等為中,五等為下,一等二等虛設。
在文人造極,神仙打架的宋朝共319年,約有10萬個進士,118個狀元,只有41人通過制科考試,而也只有四個制科三等。三等中還分兩個品級,蘇軾為上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看著蘇軾和蘇轍的卷子,宋仁宗激動地說,朕給后代留下了兩個宰相之才,欣慰啊欣慰~
而在蘇大學士光焰萬丈的才華背后,卻絲毫不見文人的清高和孤傲。他是一個詼諧幽默、樂觀豁達極其善良且有趣的人,可謂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更可貴的是,這并非只是在他人生得意時才有的好心態(tài),而是哪怕身處不測之淵,依舊不改的本色和情懷。
東坡詞
《定風波》
《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佺
《望江南》
——超然臺作
《浣溪沙》
有的人說蘇軾在黃州的樂觀豁達和從容淡定,完全是苦中作樂,強行安慰自己罷了。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蘇軾從小就酷愛莊子,是個深諳儒釋道并融會貫通的全才。甚至他自己坦言寫文章的技巧都是從《莊子》中學的。了解莊子的都知道在這個頂級段子手的眼里天地萬物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切都是人們強加給他的觀念罷了。既然這樣,陪玉皇大帝和陪小乞丐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在蘇軾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同理,江湖之遠和廟堂之高也沒什么區(qū)別嘛,被貶黃州,只是生活的環(huán)境換了一下而已,是好是壞,關鍵看自己怎么想。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美好的一面,能夠細膩地品鑒萬事萬物的美好,才是活得最幸福的人。
到了黃州后,蘇軾很快發(fā)現(xiàn)了人間美好,那就是這里的豬肉好便宜啊,但有錢人不吃,窮苦人又不會做,于是,東坡肉就誕生了。
陪老和尚在廟里侃大山,半夜肚子餓,小和尚給他煮面條,不小心睡著煮糊了,蘇軾一嘗,嘎嘣脆,于是東坡餅就誕生了。
有一次大雨滂沱,蘇軾不打傘,任由雨水把自己淋成落湯雞,黃州百姓們都很不解,實際上他是體驗在大雨中漫步,淋濕每一個毛孔,原來別有一番意趣。
還有一次蘇軾和朋友喝酒喝到后半夜,回來時仆人已經睡下了。敲了半天也沒人開門,他也不惱,來到江邊躺下,品味著凌晨夜色的靜謐和美好,這是他從未體驗過的,還希望能借著小舟駛向大海。
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意趣,充實并快樂著,是道家?guī)Ыo蘇軾的精神財富,這也是為什么余光中先生說他是能讓一切都變得有趣的人。
難能可貴的是,蘇軾不光有莊子的灑脫,佛家的慈悲,更有孔孟仁愛治世的底色,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忘為老百姓做事,儒、釋、道的完美結合,造就了蘇軾人見人愛、幾近完美的人格,他的格局和高度遠非其他被貶文人的憤世嫉俗、逃避現(xiàn)實可比。
快速恢復正面能量的方法:
一、曬太陽,這個是最簡便的
二、抱抱大樹(樹齡越大越好)
三、光腳踩泥土(地氣吸納入體)
四、頭看天(天靈注入身體)
五、打坐/冥想(精神內修)
六、專心洗個澡(醍醐灌頂)
七、接觸高能量的人(被高能磁場照殼)
八、收拾家務, 扔掉沒用的東西,斷舍離
九、多看書,開闊視野跳出束縛自我的圈
人生為啥不快樂
只因未讀蘇東坡
他是多才多藝、務實的君子
亦是人間的真愛
寶藏男孩蘇子瞻
誰又能不愛他呢?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