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出好戲》在八月上映后,好評如潮。作為演員黃渤的轉型之作,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它用荒誕的形式帶給了我們一部喜劇。可能在一些人看來,它的故事情節(jié)不夠嚴謹,人物塑造不算深刻,拍攝手法略顯稚嫩,但是導演、演員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員都以最大的誠意為我們呈現(xiàn)這部電影,在現(xiàn)在這個“圈錢電影”橫行的時代難能可貴。
《一出好戲》講述了一群人因為海難流落孤島,在荒島中求生的故事。這部電影的人物很多,但我看來,這部電影只有馬進一人,整部電影都只是馬進一個人的荒誕喜劇。
首先,馬進的心理變化是對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推動作用,基本上可以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跟隨著馬進的心理變化而發(fā)展的。比如說,他們流落孤島后,小王因為擁有野外生存的能力,成了“王”,而馬進因為一心想就要回去兌獎,不滿小王“訓猴”一般對待他們,并且他和小興的出走也失敗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次轉折來了,張總在岸邊發(fā)現(xiàn)了“半條”船,建立了新的社會模式。但是很快,馬進發(fā)現(xiàn)張總并沒有帶他回去的念頭,彩票也過期了,馬進陷入了絕望。所以出現(xiàn)了第二次的轉折,天降“魚群”以及小興成功發(fā)電,讓馬進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神”。這兩次轉變出現(xiàn)的時機太湊巧,那么大的“半”艘船,只在馬進對小王所造就的社會極度不滿的時候出現(xiàn)了,天降“魚群”也在馬進的彩票過期的時候出現(xiàn)了。這就像一個人做夢一樣,在極度困苦的時候,自己可以給自己幫助,讓自己度過這個難關。就像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的那樣,夢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自我調(diào)整和激勵,以及對未來目標的設定。所以,我覺得《一出好戲》里從第一次轉折開始,基本上是馬進一個人的幻想與締造,按照他心理的變化,順著他的想法發(fā)展的。
另外,電影中有很多情節(jié)可以表明那些人只是馬進的化身,甚至可以說是他的分人格。我之前看到一個影評認為,島上的所有人,只是在馬進的精神上的一個復活,實際上所有人都死于海難中,只有馬進一人生還。我同意這個觀點。若不然海嘯過后,全員平安,無人死亡,這顯然太不合理了。島上的所有人只是馬進接受不了他們死亡得消息,而幻化出來的人格。并且在影片的結尾,馬進掉到海里的時候,閃現(xiàn)的每個人大笑的畫面,就是每個人在他腦海里的歸屬。每個人是他,他是每個人,以至于最后,馬進從沙灘上醒過來,島上只剩下他和珊珊。其實所有人在馬進掉進海里的時候就消失了,一切都回到原點。所以《一出好戲》只是馬進一個人的“獨角戲”。
整部影片,從頭到尾,都只是馬進一個人的幻想,是屬于他自己的荒誕喜劇。馬進這個人,無錢無權,懦弱膽小,他不是一個特指的人物,他是泛指,他是你,是我,是他。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在最后的緊急關頭,他還是幡然醒悟,沖破自己所締造的美夢,燒了大船,讓島上的人都能得到救援。善,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惡。這應該就是黃渤希望能帶給我們的東西。《一出好戲》不僅僅是馬進一個人的荒誕喜劇,更是屬于我們每個人的荒誕喜劇。
Copyright ? 2018 人文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