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欧美囗交视频|91制片厂app官网潘甜甜|免费麻豆影视文化传媒app|国产自拍精品高清|91制片厂cm190|国产二区三区91|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星空无限传媒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天美传媒thetm,me,麻豆啊传媒app下载免费安卓版,网曝吃瓜网,麻豆视传媒网站在线观看

招生專題
動物科技學院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關閉

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科研 > 科研動態(tài) > 正文

關于申報2016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和2015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優(yōu)秀研究成果的通知

時間: 2016/03/25

各有關學校和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推進新常態(tài)下學校共青團組織創(chuàng)新和工作創(chuàng)新,推動學校戰(zhàn)線形成全團抓研究的生動局面,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lián)秘書處擬開展全國學校共青團2016年度研究課題和2015年度優(yōu)秀研究成果申報工作。現(xiàn)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2016年度研究課題申報工作

(一)課題類別

2016年度申報課題分為戰(zhàn)略課題、重大課題、重點課題和立項課題四個類別。

戰(zhàn)略課題圍繞對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和學校共青團深化改革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和戰(zhàn)略性指導意義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進行研究。課題成果應具有學術性、指導性和創(chuàng)新性。該類課題擬設5項,每項資助經費5萬元,研究周期為1-2年。

重大課題圍繞學校共青團2016年改革發(fā)展重大任務進行研究。課題成果應具有指導性、咨政性和創(chuàng)新性,能夠服務和促進學校共青團決策優(yōu)化、政策制定和組織提升、工作創(chuàng)新。該類課題擬設23項,每項資助經費2萬元,研究周期為1年。

重點課題圍繞學校共青團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具體問題進行研究。課題成果應具有實用性、操作性和指導性,能夠解決團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該類課題擬設200項,每項資助經費0.3萬元,研究周期為1年。

立項課題結合申報人自身的工作實踐或研究興趣進行研究。研究成果應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操作性。該類課題擬設300項,不資助經費,研究周期為1年。

同時,將針對年度重大問題、熱點問題、現(xiàn)實問題,設置若干專項課題,由研究中心專項發(fā)布或委托特聘研究人員研究。

(二)申報對象

省級團委、地市級團委和縣級團委的學校戰(zhàn)線部門,高校、中學和中職學校團委及相關青年研究機構均可申報。

課題申報應組建起一支素質優(yōu)良、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可依托高校或科研機構,邀請長期關注研究青少年問題的有關專家、學者牽頭或參與。戰(zhàn)略、重大課題負責人應具有高校副高級、中學一級、中職中級及以上職稱,并征得本人所在單位科研主管部門同意。

為支持更多的團學干部參與研究,原則上已承擔2015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者不再作為2016年度課題的申報人。

(三)參考題目

參見2016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指南(附件1)。

(四)申報方式

1.課題申請人登錄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申報系統(tǒng)(登錄【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網站】,點擊【課題管理】,進入【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管理系統(tǒng)】),填寫《全國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申請書》,提交后導出,打印成紙質申報材料一式三份,寄送至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辦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30號北京科技大學天工大廈A309,郵編:100083

2.課題申報系統(tǒng)關閉時間為201641318:00

(五)課題評審與經費撥付

1.課題評審工作擬于4月下旬進行,評審結果將在中國共青團網站、團中央學校部微信平臺、研究中心網站、課題申報系統(tǒng)等平臺公布。

2.課題申報人所在單位必須具備課題承接能力,能夠獨立開具或委托所在地區(qū)稅務部門開具增值稅發(fā)票(普票或專票皆可)。研究中心收到發(fā)票后統(tǒng)一劃撥經費。

(六)課題管理

課題管理委托研究中心按《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管理辦法》(附件2)管理。

二、2015年度優(yōu)秀研究成果申報工作

(一)申報對象

個人或單位圍繞學校(高校、中學、中職)共青團思想引領、素質拓展、權益維護和組織提升中某一方面,或學生思想行為特點、新媒體運用、學生骨干培養(yǎng)、校園文化建設、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社團等專項工作形成的學術專著、教材讀本、理論文章、研究報告,原則上出版或發(fā)表日期為20151月至20161月。

(二)獎項設置

本次優(yōu)秀研究成果評選設學術專著類、教材讀本類、學術論文類、調研報告類四個類別,分別評選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獎項總量擬不超過200項。

(三)申報要求

1.每項申報成果填寫《2015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優(yōu)秀研究成果申報表》(附件3),打印一式兩份,加蓋所在單位黨委公章。

2.學術專著類、教材讀本類,需提供專著或教材的原件一式兩份;學術論文類,需提供文章期刊原件或復印件(發(fā)表期刊的封面、目錄頁、文章頁)一式兩份;調研報告類,需提供報告材料一式兩份。

請于2016420日前將以上材料寄送到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逾期將不再受理(以快遞寄出時間為準)。

(四)評選工作

本次評選將由團中央學校部組織專家,按照公平、公正、公開以及注重質量、寧缺毋濫的原則進行。有關具體事務性工作由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承擔。

評選工作擬于4月下旬進行,評選結果將在中國共青團網站、團中央學校部微信平臺、研究中心網站上公布。

聯(lián)系人:王麗莉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30號北京科技大學天工大廈A309

郵編:100083

辦公電話:010-62333385

電子信箱:xxgqtyjzx@126.com

附件:

1. 2016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指南、

2. 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管理辦法、

3. 2015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優(yōu)秀研究成果申報表

 

                           共青團中央學校部

                            全國學聯(lián)秘書處

                            2016年3月21

 

 

 

附件1

2016年度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指南

戰(zhàn)略課題

(擬設5項)

1. 大中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研究要點:深入研究當代大中學生思想、心理、行為特點,研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大中學生不同階段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研究大中學生黨團觀念的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針對不同大中學生群體開展分層分類引導的有效對策,探索新形勢下貼近大中學生生活、符合大中學生興趣的思想引導目標體系和工作模式。

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報告》

2)草擬《大中學生分層一體化思想引領指導大綱》

2. 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藍皮書

研究要點: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宏觀背景下,從不同視角研究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現(xiàn)狀,分析存在問題,發(fā)布相關數(shù)據(jù)。結合共青團組織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工作的實踐,重點探討共青團推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工作的思路舉措,重點研究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以及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典型樹立的方法對策,推動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工作的有效開展。

2)編著1

3. 大中學生思想動態(tài)調研的機制研究

研究要點:借鑒社會學、心理學、統(tǒng)計學、教育學等理論和研究方法,搭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架構(包括設計問卷和訪談提綱),針對大中學生政治傾向、價值觀念、心理特點以及對團學工作的認識等方面進行科學調查,并探索構建大中學生思想動態(tài)調研的長效機制。

2)制定科學的調查問卷、訪談大綱以及抽樣方案

4. 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政策研究

研究要點:對高校共青團各重點工作的核心育人價值目標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實踐情況和試點情況進行深入調研,總結經驗,分析不足,并借鑒第一課堂的組織管理理念和制度建設經驗,探索構建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研究擬定在高校共青團全面推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具體政策。

2)起草《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

3)擬定《關于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實施意見》

5. 內地與香港學聯(lián)學生會組織交流模式研究

研究要點:研究一國兩制下內地與香港學生組織聯(lián)系交流的法律制度、內在機理與現(xiàn)實途徑,結合當前內地學聯(lián)學生會組織與香港學聯(lián)學生會組織交流的現(xiàn)狀,總結和梳理交流模式;結合中央對港青年學生交流的工作要求和目標,研究提出加強對港學生組織交流的有效模式和科學途徑。

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報告》

重大課題

(擬設23項)

1.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質量提升策略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青馬工程在全國、省級、校級有效開展的經驗做法,研究探索有效開展青馬工程的實施路徑、工作模式、課程體系、評價標準等。

2)草擬《高校共青團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指導大綱》

2.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其引導策略研究

研究要點:立足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運用社會學、文化學、傳播學、管理學、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等多學科理論,重點研究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群體的生存現(xiàn)狀、思想行為特點與成長規(guī)律,研究網絡新媒體對大學生政治觀和價值觀的影響,提出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領的重點領域、關鍵環(huán)節(jié)、主要目標和手段方法,構建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引領工作的指導體系。

2)草擬《高校共青團網絡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工作指導大綱》

3. 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活力提升對策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機構設置、干部配備、活動開展、運行機制等現(xiàn)狀,挖掘基層組織活力不強的影響因素,結合當前共青團改革創(chuàng)新大背景和新媒體迅猛發(fā)展的時代特色,探索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在職能定位、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人員配備、工作方式、運行機制等方面的新理念和新做法。

2)草擬《高校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指導大綱》

.高校共青團在開展青年教師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職責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的思想狀況、關注熱點等,結合已有的青年教師工作經驗,探索高校團組織在聯(lián)系、凝聚、服務、引領青年教師工作中的職責定位和有效模式。

2)草擬《關于高校共青團組織加強聯(lián)系服務青年教師工作的意見》

5. 民辦高校、獨立學院團建工作研究

研究要點:總結民辦高校、獨立學院團建工作的現(xiàn)狀和問題,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共青團改革創(chuàng)新的背景,探索全面提升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團建工作專業(yè)化科學化水平、破解工作難點、補足工作短板的可行舉措。

2)草擬《關于加強民辦高校、獨立學院團建工作的意見》

6.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育人機制研究

研究要點:聚焦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機制,從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跨學科角度,探索社會實踐活動對提升大學生能力素質的理論依據(jù)、內在機理,探討社會實踐活動專業(yè)化設計、科學化開展的方法對策。

2)草擬《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大綱》

7. 高校學生代表大會制度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高校學生代表大會制度的實施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研究學生代表選舉、主要干部產生、機構設置和普通學生參與等的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提出落實學生代表大會制度、保持和增強學生會組織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的有效對策。

2)草擬《高校學生代表大會組織辦法草案》

8. 高校學生會組織參與校園民主治理模式研究

研究要點: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教育綜合改革的時代背景下,結合各高校學生會組織參與校園民主治理的現(xiàn)狀,梳理高校學生會組織參與校園民主治理的經驗,分析研究高校學生組織參與校園民主治理的有效模式。

2)發(fā)表論文1

9. 高校學生會組織聯(lián)系來華留學生現(xiàn)狀及模式研究

研究要點:立足來華留學生群體逐漸擴大的實際,研究高校學生會組織聯(lián)系來華留學生的工作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研究探索工作新手段、新載體、新力量,進一步加強聯(lián)系、提供服務、增進感情。

10. 大學生足球社團現(xiàn)狀調研和發(fā)展計劃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和總結高校足球社團的現(xiàn)狀、問題以及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研究高校足球社團對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的重要意義,探討發(fā)展高校足球社團的措施手段。

11. 香港高校學生思想狀況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香港高校學生思想狀況、特點,分析影響香港高校學生思想的主要因素,研究提出加強對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建議。

12. 大中學生權益維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研究要點:從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促進大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權益維護的角度,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組織行為學等理論,分別對大中學生權益維護現(xiàn)狀與經驗、大中學生自主維權意識培養(yǎng)、大中學生維權工作體系構建等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研究;重點研究構建以學校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等為核心的大中學生權益維護的工作體系和常態(tài)化實現(xiàn)機制。

2)草擬《學校共青團代表和維護學生權益工作指導大綱》

13. 中學中職共青團融入國民教育的機理研究

研究要點:對中學中職共青團服務、貢獻學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做法經驗、制度機制進行系統(tǒng)總結;圍繞當前教育領域深化綜合改革的目標重點和工作任務,深入研究中學中職共青團融入國民教育的理論依據(jù)、實現(xiàn)路徑和制度機制。

14. 中學中職團委、團支部工作規(guī)范研究

研究要點:重點圍繞團員發(fā)展管理、團隊銜接、班級團支部和班委會一體化運行、三會兩制一課等進行深入調研,探索中學中職團委、團支部規(guī)范化運行的制度機制。

2)草擬《中學中職團委、團支部工作手冊》

15. 市縣兩級教育團工委工作制度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市縣兩級教育團工委的運行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研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研究擬定市縣兩級教育團工委工作制度。

2)草擬《市縣兩級教育團工委工作制度建議》

16. 中學中職班主任兼任團支部輔導員制度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中學中職班主任兼任團支部輔導員的實施情況和存在問題,研究中學中職班主任兼任團支部輔導員的制度機制。

2)草擬《中學中職班主任兼任團支部輔導員實施辦法》

17. 中學共青團十八歲成人儀式標準化流程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中學共青團十八歲成人儀式活動的現(xiàn)狀、流程和存在問題,研究港澳臺地區(qū)和國外成人儀式活動狀況、流程、制度等,探索形成適合我國中學生特點的十八歲成人儀式標準化流程建議。

2)草擬《中學生十八歲成人儀式標準化流程》

18. 中學生入團儀式標準化流程研究

研究要點:調研和總結中學生入團儀式的現(xiàn)狀、流程和存在問題,研究形成適合中學生特點的入團儀式標準化流程。

2)草擬《中學生入團儀式標準化流程》

19. 中學生志愿服務培訓教材研究

研究要點:針對當前中學生開展志愿服務的知識需求、技能需求和問題困惑,研究編寫具有系統(tǒng)性、指導性、實用性、可讀性的培訓教材。教材編寫應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引入教育學、心理學、組織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又要選編來自基層一線、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

成果形式:

編寫《中學生志愿服務讀本》

20. 中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培訓教材研究

研究要點:針對當前中學生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的知識需求、技能需求和問題困惑,研究編寫具有系統(tǒng)性、指導性、實用性、可讀性的培訓教材。教材編寫應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引入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又要選編來自基層一線、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

成果形式:

編寫《中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讀本》

21. 中學中職學校團委書記專業(yè)能力標準研究

研究要點:深入研究中學中職學校團委書記應具備的職業(yè)素質、個人素養(yǎng)及綜合能力。結合中學中職共青團工作實際,研究中學中職學校團委書記崗位的專業(yè)能力標準體系。

2)草擬《中學中職學校團委書記專業(yè)能力標準》

22. 中學中職學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成長的路徑研究

研究要點:以優(yōu)秀中學中職畢業(yè)生為研究對象,總結梳理優(yōu)秀畢業(yè)生成才的內在邏輯和外在因素,研究探索有推廣價值的中學中職學生培養(yǎng)路徑。

23. 學校共青團鉆石模型理論研究

研究要點:綜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及方法,研究學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素質拓展、權益服務和組織提升四位一體鉆石模型的產生背景、發(fā)展過程、具體內涵、主要功能等,構建學校共青團鉆石模型的理論體系。

24. 學校共青團戰(zhàn)線工作運行機制研究

研究要點:研究分析學校共青團多層級組織的核心職責、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工作載體和工作方法,研究提出不同層級間組織互動、聯(lián)動的工作機制和載體。

重點課題

(擬設200項)

圍繞學校共青團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具體問題進行研究,題目自擬。該類課題側重于工作實際,研究應新穎獨到,以小見大,切忌空泛。

立項課題

(擬設300項)

申報人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或研究興趣進行研究,題目自擬。該類課題研究側重于工作實際,研究應新穎獨到,以小見大,切忌空泛。

附件2

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推動和支持各申報單位積極開展研究,增強研究工作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進一步提高研究水平,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團中央學校部(以下簡稱學校部)委托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組織申報、評審、立項、檢查、結題等工作,對課題研究的進度和質量進行管理,并向學校部報告項目執(zhí)行情況。

第三條 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在對申報選題、申報材料、研究能力進行審議的基礎上,確定立項課題。中心對立項課題實施全程管理,承擔立項課題的聯(lián)系、協(xié)調和指導工作。

第四條 課題立項實行課題責任人制度。課題負責人接到立項批準通知后,應盡快確定具體的課題實施方案,組織開題,并按中心要求及時報告情況。

第五條 凡立項的課題,將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課題研究單位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為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第六條 凡立項課題,課題負責人不得擅自對其加以變更。如確實有轉題必要,負責人必須向中心提交申請報告,經批準同意后方能實施,對私自改變課題或研究方向者,其研究成果將不予鑒定驗收。

第七條 凡立項的研究課題原則上須按期結題,因需要進一步研究而不能按時結題,或結題未通過者,經學校部和中心同意后,可順延一定時間。

第八條 戰(zhàn)略課題和重大課題實行中期報告制。中心負責在課題立項半年之后召開中期課題進展匯報會,并重點按照以下事項對課題研究情況進行中期檢查:

1.課題主持人及參加者是否按計劃投入了力量;

2.研究進度是否符合項目計劃的要求;

3.主持人所在部門是否給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必要條件;

4.資助經費是否真正用到科研工作上,開支是否合理。

第九條 研究成果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專著或調查報告。課題結題時須填寫《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結題表》。中心負責組織有關專家對成果進行評議。評議結果分為優(yōu)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

第十條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由中心撤銷課題,并追回已撥付的經費。被撤銷課題的負責人三年內不得申請學校共青團新課題。

1.研究成果與國家法律、政策相違,存在政治問題;

2.剽竊他人研究成果,弄虛作假;

3.研究成果學術質量低劣;

4.與批準的課題設計不符;

5.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請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課題研究;

6.違反財務制度;

7.違反其他相關規(guī)定。

第十一條 課題組發(fā)布課題成果時應注明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