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老人平均年齡超過70歲,,登上海拔超過3800米的雪山,。 /受訪者供圖
相聚重陽
文/ 佛山日報見習記者 王旖荻
老年生活,,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總被貼上孤獨、病痛等負面標簽,。然而,,伴隨“社團式”養(yǎng)老在老年人群體中興起,廣場舞,、球類運動,、攝影班、烹飪烘焙……擁有相同愛好的老年人抱團過日子,,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養(yǎng)老已不僅僅只有“老人院”模式,。
昨日,,記者走進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一群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退休教師就將自己的老年生活過得瀟灑,、自由,。從隔三岔五的網球活動,到高齡登上海拔3000余米雪山,,20余名老人因愛好相聚,。今日重陽,他們的經驗或許能讓更多老人晚年生活過得更有趣,。
因球相聚退休教師抱團養(yǎng)老
每天早上六七時,,在佛科院的網球場上,總能見到幾位老年人在這里打網球,。他們穿著球鞋,、戴上球帽,兩兩組隊,,揮動球拍的樣子,,被大家稱作校園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今年82歲的戴發(fā)惠是網球隊的一名球員,,四年前加入網球隊,。為此,他還特地購買了一套專業(yè)的球拍,、衣帽和球鞋,。
“打網球的人年紀都比較大,一些人說80歲以后就不打了,,結果80歲以后還在打,,現(xiàn)在就加入了一些年輕人。”戴發(fā)惠口中所說的“年輕人”實際上也即將邁入古稀之年,,這其中包括球隊新隊長周妙琳,。周妙琳在加入網球隊前,從來未接觸過網球。
只要天氣晴朗,,周妙琳都會提前一天在微信群里留言,,提醒大家次日一早到球場去打球。她告訴記者,,他們的微信群名就叫做網球隊,,除了球員外,還有教練,、粉絲,、拉拉隊等。
他們從工作時就相識,,退休后住在一個大院,,又有著共同興趣愛好,很快,,網球隊的老人們又相約一同外出旅游,開始他們的老年旅程,。
外出暢游八旬老人親自策劃
在佛科院老干活動室里,,戴發(fā)惠拿出了這些年拍攝的旅行照片,逐一介紹旅途故事,。
據戴發(fā)惠介紹,,他們的旅程從2003年開始,平均每年會有1~2次的國外旅行,,省內旅行更是說走就走,。
與大多數老年團體不同,這些老人果斷拒絕“跟團游”,。為此,,幾位老人還特地買來旅行書和地圖,琢磨設計線路,。
有趣的是,,他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訂酒店,、機票,,有的負責設計線路,有的負責管理財務,,做足功課后才上路,。唯一一次跟團是去川西,當導游介紹景點時,,一些老人還可以對答如流,,讓導游忍不住感嘆,“您比我知道的還多”。
“要玩就要深度游,。”戴發(fā)惠說起了自己對深度游的標準,,精通上網的他肩負起了設計線路的責任。他認為,,旅游不僅要欣賞自然景觀,、人文風貌,還要住得比家里舒服,,吃地道特色小吃,,更重要的是有茶室或者咖啡室供大家聊天。最近,,戴發(fā)惠計劃組織大家去印度旅行,,“我們很想去看一看,我先研究一下”,。
舒心愜意不離開家的養(yǎng)老方式
據記者了解,,網球隊老人們的子女大多搬出佛科院,有時候從外地寄東西回來,,也會特地囑咐一番,,給其他老人捎上。
多次旅游后,,成員間也早已培養(yǎng)出默契和信任,。如果有誰不舒服,其他人便會主動提出照顧,。
戴發(fā)惠回憶,,有次老人們到廣州游玩,他開玩笑稱想買房讓大家住在一起,,再雇司機,、保姆來照顧大家。雖是一句玩笑,,但在戴發(fā)惠看來,,現(xiàn)在在院子的生活,是一種不離開家的養(yǎng)老,。大家每天都在一起,,互相照應卻又沒有離開家,既有生活樂趣,,又有個人自由,,“和老人院有很多限制不同,我很喜歡我們的團隊和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
文章來源:佛山日報
編輯排版:邱炎 吳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