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再度榮獲全國“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優(yōu)秀單位
發(fā)表時間:2019-11-28
11月25日,共青團中央公示了2019 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總結通報結果,我校榮獲全國“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優(yōu)秀單位,這是我校連續(xù)第三年獲此榮譽。
此外,工業(yè)設計與陶瓷藝術學院王億梅團隊撰寫的調研報告《基于IEP理念下的新型特殊教育機制探索》被評為全國“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百篇優(yōu)秀調研報告”。人文與教育學院錢映璇老師被評為全國“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鏡頭中的三下鄉(xiāng)”優(yōu)秀指導教師。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的劉俊麟、陳旭楷和數學與大數據學院的許可被評為全國“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千校千項”優(yōu)秀實踐者;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的新時代國安宣講小分隊、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的心潮文化隊和數學與大數據學的新“韓”路護江隊被評為全國“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千校千項”優(yōu)秀團隊;數學與大數據學院微光扶貧攻堅服務隊的《廣東大學生助力精準扶貧,視頻回顧實踐過程》和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心潮文化隊的《文化傳承,青年力量》被評為全國“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千校千項”精彩作品。
根據團中央和團省委的統(tǒng)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學校黨委書記曾崢的高度重視和悉心指導下,校團委和各二級學院團委精心籌劃,緊緊圍繞“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的實踐主題,順利組織開展我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并從總體上呈現出以下亮點:一是參與程度高。組建了50支校級重點團隊,368支院級重點團隊以及以班級、團支部為單位的小分隊。我校獲得全國“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專項行動立項12支,獲得省級重點實踐團隊立項30支,省級“燈塔實踐團隊”立項9支。獲得立項的隊伍數比去年增加了五倍,特別是省級“燈塔實踐團隊”立項數,居于全省高校前列;二是內容形式全。圍繞理論普及宣講、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文明鄉(xiāng)村建設、美麗鄉(xiāng)村服務等11個方向等活動內容,廣泛開展文化藝術服務、科技支農、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幫扶、生態(tài)環(huán)保,社會調研,義修義教等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三是覆蓋范圍廣。實踐地點遍及佛山五區(qū)、湛江、韶關、梅州、清遠、陽江等全省十多個地級市,跨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省份;四是調研對象多。活動服務對象更是涵蓋留守兒童、務工青年、鄉(xiāng)村村民、特殊兒童等等,服務和調研對象總人數累計超過5.2萬人次;五是宣傳力度大。通過中國青年網、學習強國、南方日報、省學聯公眾號等省級以上媒體發(fā)布活動326條,其中,中青網報道133篇,在“佛大青年”以及各二級學院團委微信公眾號等發(fā)布“三下鄉(xiāng)”實踐隊活動推文近600條。相關實踐活動還得到網易新聞網、搜狐網、大學生網報、全國易班網、佛山日報等媒體的宣傳報道。
社會實踐作為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第一課堂”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補充。一直以來,在學校黨委領導和相關部門支持下,校團委積極組織大學生社實踐隊利用暑期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和調研實踐活動,充分培養(yǎng)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使他們在服務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助力脫貧攻堅等社會大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