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近日,經過初賽、復賽,決賽的激烈角逐
在2023年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中
我院學子脫穎而出
共榮獲全國三等獎5項
為學校再創(chuàng)佳績
讓我們一起恭喜獲獎隊伍!
\ | /
★★★
目前,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CUSLC)是涵蓋生物、食品、醫(yī)學、藥學、農學、環(huán)境等高校生命科學領域的全國性賽事,分科學探究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兩個賽道,是教育部官方認可最具含金量、最具參賽價值的56項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我院也將繼續(xù)大力支持大學生科技競賽,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拓寬科學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高校生命科學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春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期待更多的同學投身于科創(chuàng)報國,以實際行動和優(yōu)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無畏疤痕–自驅動納米微針修復貼
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三等獎
團隊成員:
方菊(21藥學班)
徐永強(21藥學班)
鄭佳儀(22藥學班)
陳思齊(22藥創(chuàng)班)
彭雙鑫(22藥學班)
指導老師:
趙超超
團隊信息:
在趙超超博士指導下,方菊,徐永強等五位同學組成的團隊,在多個月的討論,修訂下,將我們的想法變?yōu)楝F實,為有疤痕而不敢露出疤痕的人,設計出一款自驅動納米微針疤痕修復的產品。我們在一次次的挑戰(zhàn)下,我們團隊齊心協力在全國這么多團隊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三等獎。
團隊感想:
首先要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趙超超老師!其次通過這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比賽,我們學到了很多,和團隊成員之間不斷交流配合,不僅鍛煉了自己的交流能力,而且還使隊友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相信通過以后的比賽,我們的團隊能夠變得更加團結。同時,雖然是創(chuàng)意類的設計,我們也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產品能真的變成現實,去幫助到那些有疤痕的人,通過藥物和產品的結合,讓她們無畏疤痕!
MansononeF衍生物 IG1
抗MRSA 活性和機制研究
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三等獎
團隊成員:
林月喬(20醫(yī)學檢驗技術1班)
陳科燦(22口腔1班)
劉壯聰(20醫(yī)學檢驗技術2班)
黃旭裕(20醫(yī)學檢驗技術2班)
孫文博(19醫(yī)學檢驗技術2班)
指導老師:
陳鑫
團隊信息:
本團隊由陳鑫博士指導,主要針對Mansonone F 衍生物 IG1抗 MRSA 活性和機制進行相關文獻查閱及實驗操作。團隊成員均具備一定的科研素質,且積極負責,成員間分工明確,實驗準備及展開工作安排詳細,研究項目具備創(chuàng)新性、拓展性。
團隊感想:
荀子《勸學》有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科研的道路上,我們匯小流,成江河,以不斷實踐出真知,以不斷重復得能手。在老師、學長學姐們的指導下,我們從不會到了解,再從熟悉到掌握,這一次次的理解,一次次的錘煉,在本次競賽中獲得了較好的回報。在未來,我們將繼續(xù)堅定目標,再創(chuàng)佳績,打開屬于我們的一扇更加寬廣的科研大門。
布渣葉不同極性溶劑萃取物抗菌
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三等獎
團隊成員:
李楠 (21醫(yī)學檢驗技術1班)
蔣雯鑫 (22醫(yī)學檢驗技術2班)
麥菁萍(22醫(yī)學檢驗技術2班)
指導老師:
陳鑫
團隊信息:
本團隊由陳鑫博士指導,主要針對莽吉柿中藥提取物的成分和活性進行相關文獻查閱及實驗操作。團隊成員均具備一定的科研素質,且積極負責,成員間分工明確,實驗準備及展開工作安排詳細,研究項目具備創(chuàng)新性、拓展性。
團隊感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科研道路上,我們追尋真理,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探索。在老師、學長學姐們的指導下,我們從不會到了解,再從熟悉到掌握,這一次次的理解,一次次的錘煉,在本次競賽中獲得了較好的回報。在未來,我們將繼續(xù)堅定目標,再創(chuàng)佳績,打開屬于我們的一扇更加寬廣的科研大門!
細胞內黑色素生成的抑制大蒜提取物
對B16F10細胞內黑色素生成的抑制作用
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三等獎
團隊成員:
梁育燁 (20藥創(chuàng))
夏映池( 21藥1)
陳詩茵 (21藥1)
王詩雅 (20藥創(chuàng))
趙順燕 (20藥創(chuàng))
指導老師:
劉輝,范麗霞
團隊信息:
本團隊是由劉輝、范麗霞老師帶隊,多個藥學專業(yè)學生組成的隊伍,團隊成員多次參賽積累了豐富經驗。師生之間分工合作,相互學習進步,各自發(fā)揮所長,積極溝通交流,都為本次獲獎做出了貢獻。本團隊研究的是大蒜提取物對B16F10細胞內黑色素生成的抑制作用,大蒜是一種綠色天然植物,其提取物符合皮膚用藥標準,安全性較高,符合人們的消費心理需求。研究其發(fā)揮的作用機制,有望用于開發(fā)新的美白劑,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團隊感想:
通過參加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我們不僅在學術方面取得了成果,獲得了寶貴的成長和收獲,也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科學的精髓,提升了實驗技能和科研能力。同時,我們也意識到科學研究需要團隊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在這里,我們要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在科研過程中給予的耐心指導和專業(yè)支持,感謝團隊成員的積極合作,在未來我們也將不斷前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科研挑戰(zhàn)!
新神農、辨百草-天然藥物一站式高通量藥物
篩選的自動分析平臺
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類)三等獎
團隊成員:
陳新偉(21藥創(chuàng))
涂志豪(19藥創(chuàng))
單紫軒(20藥學)
陳虹宜(21藥創(chuàng))
陳逸凡(21藥學)
陳佳柔(22藥學)
指導老師:
郭嘉亮,楊彬
團隊信息:
團隊成立于2020年,延續(xù)至今已有三年的時間,從最早的師兄開始,團隊就已經在不停的做準備。團隊內覆蓋了一年級至四年級的全年齡段的同學,具有良好的傳承性,團隊文化是:相互幫助,相互溝通;及時協調,及時解決;任何問題都不應該停留在個人上,發(fā)現問題、拋出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
團隊感想:
參與這次比賽經歷了許久,這是一個從零到1的過程,我們團隊經過不斷的更新修改,不斷地討論,最終完成了這樣的一份任務,能夠利用課余時間去做一件不一樣的事并在最終得到認可是令人感到幸福的。作為大學生就是要多去經歷,多去鍛煉,多去體會,才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