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慈溪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人文化藝術專業(yè)委員會、慈溪市數(shù)字經(jīng)濟協(xié)會、環(huán)杭州灣(慈星)智能產(chǎn)業(yè)園、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部承辦,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協(xié)辦的2022年第24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全國總決賽(線上)圓滿結束,該大賽是一項有廣泛影響的全國性的學科競賽,已列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fā)布的《2021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56個項目之一。我校醫(yī)學院學子奮勇爭先,在比賽中取得了一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的好成績!具體獲獎情況如下:
全地形小車設計與制作競賽
項目名稱
第二十四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
--全地形小車設計與制作競賽
獲得獎項
第二十四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
全國總決賽一等獎
指導老師
付利,潘杰
團隊成員
方子堅 王謙 魏志達
項目介紹
全地形小車設計與制作競賽項目圍繞機電、機器人、自動化等技術領域,開展機電相關、機器人、自動化、電子信息等多學科的技術研究。涵蓋了底盤機器人、機械臂、驅動系統(tǒng)設計、機器人感知系統(tǒng)設計、機器人運動路規(guī)劃等知識內容,本項目旨在鍛煉學生對機器人整體設計能力,使小車具有尋跡、拐彎、爬坡、顏色識別及機械臂運用的能力,可替代人們運送物資,或用通過顏色識別控制機械臂完成排爆等工作。學生需根據(jù)現(xiàn)有探索者團隊提供的材料設計機器人,并運用計算機對機器人的程序進行編碼以及調試,從而使得設計的機器人具備全地形適應能力、顏色識別能力、投放能力等。
團隊獲獎感言
首先,我們要感謝學校和老師們的支持!一開始我們不懂編程、對機器人構建的也只是了解一些皮毛,是付利老師和潘杰老師一步一步教我們,從機器人的構建到程序的編碼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
在此期間,我們團隊的每個成員都不斷努力學習,不斷調試,不斷完善我們的小車,在構架上,為了提高我們小車的性能,我們甚至把我們的小車重新組裝過兩次;在程序上,我們詢問老師、查詢資料、不斷調試,我們在實驗室那邊不知熬了多少個晚上才修改完成。在未來,我們將繼續(xù)堅定目標,不斷努力,爭取再創(chuàng)佳績!
全地形小車設計與制作競賽
項目名稱
第二十四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
--全地形小車設計與制作競賽
獲得獎項
第二十四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
全國總決賽三等獎
指導老師
付利,潘杰
團隊成員
龍昱 雷昕 黃建華
項目介紹
根據(jù)賽道的不同障礙我們制訂了不同的解決方案,首先,賽道的路程是由黑線構成,既然想讓小車完成比賽,就要精準識別黑線,于是在小車基本結構上我們在前方設置了三個灰度傳感器,用來識別地面上的黑線,若中間的傳感器識別到了黑線,小車則一直前行,右側的灰度傳感器識別到了地上的黑線,小車則向右進行轉向,左側同理;其次,除拐彎路程外,小車得越過樓梯形障礙物。因為四驅車無法動力不足,越過障礙較為吃力,所以我們改為六驅小車。
針對識別不同顏色氣球并扎破的挑戰(zhàn),我們在小車的右側安裝了的舵機與顏色傳感器將一同配合進行氣球顏色的識別以及刺破氣球。結構上前兩輪用大于一顆的數(shù)量的螺絲將車輪連接的金屬支架固定,而固定后輪的金屬支架與前兩輪僅用一顆螺絲進行固定。這樣既保證小車在翻越梯形障礙之時既可以抬高車前身,又不至于失去本身的穩(wěn)定性。根據(jù)不同地形我們應用了不同的程序帶動小車翻越障礙,最終以達到順利完成任務的目的。
團隊獲獎感言
經(jīng)過參加此次全地形小車的比賽,本團隊的成員們提高了自己識圖搭建拼裝的能力,對arduino軟件的應用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此外,通過此次比賽加強了本團隊的凝聚力,使得成員之間的配合更加默契。雖然搭建小車以及各種數(shù)據(jù)的調試等過程十分艱辛,要根據(jù)賽道來對小車進行調控。通過上網(wǎng)查閱,文獻查閱,詢問老師,自主研究等方式,小組的成員們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完成了比賽任務。實現(xiàn)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在此也要謝謝老師們的耐心教導。最后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績,也是給本次參賽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圖文 | 醫(yī)學院
排版 | 蔡楷農(nóng)
初審 | 袁海漫
復審 | 孫萬源
終審 | 陳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