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研究員,、中科院生物大分子科教融合卓越中心特聘研究員。
1982年畢業(yè)于湖北大學生物系,,以后在中科院獲碩士學位(微生物學專業(yè))和博士學位(生物化學專業(yè)),,2015年被加拿大Alberta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
1993年在中科院武漢病毒所晉升研究員。1992年起歷任中科院武漢病毒所、中科院武漢分院和國家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領導職務,。曾先后在加、美,、英,、香港等相關學術機構從事合作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Advanced Biosystems,、Biocatalysis & Biotransformation,、科學通報、中科院院刊,、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等期刊的編委或顧問;亞洲生物技術協(xié)會(AFOB)納米生物技術/生物傳感/生物芯片分會共同會長,,世界生物傳感學術大會組委會中國代表,;曾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和倫敦納米中心顧問小組成員,。其他科技顧問工作包括:國家973計劃專家顧問組副組長(2013-),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首席科學顧問組織(CSAE)中國代表(2013, 2015, 2016),。
曾獲中科院首屆青年科學家獎(1989),、中科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4)、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5)等榮譽,。
主要研究方向:納米生物學和生物傳感,。
1)納米生物學:利用天然生物大分子的自組裝性能,通過理性設計,,構建一維,、二維和三維以及多層級的生物納米載荷體系,成為納米生物學的一種研究模式,,并應用于高靈敏度生物傳感系統(tǒng)的構建,。目前的研究重點是發(fā)展超分辨方法,,對細胞重要免疫分子的分布定位及豐度進行表征。
2)分子生物傳感與細胞分子事件示蹤:發(fā)展紅色,、遠紅和近紅外熒光蛋白分子傳感系統(tǒng)(BiFC,,TriFC等)和多色標記技術,實現(xiàn)活細胞內和活體內分子相互作用的可視化,。目前的研究重點是活細胞及亞細胞結構對外源物質的響應,、病原體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等。
3)分子識別與生物傳感:利用生物元件的特異性識別原理,,結合物理和化學手段,,建立了系列生物傳感模式,包括微生物細胞電極,、多功能酶電極,、基因光學傳感、免疫表面聲波傳感,、結核分枝桿菌全蛋白組芯片等,。目前的研究重點是柔性生物傳感器系統(tǒng)。
迄今共發(fā)表科學論文240余篇(其中SCI收錄190余篇),,生物傳感器和生物芯片相關專著3部,國際學術會議做大會報告,、主題報告和邀請報告數(shù)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