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教學質(zhì)量獲獎
年度 |
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獎 |
教學質(zhì)量評估為優(yōu)秀 |
備注 |
2012—2013年 |
馮瑩瑩 陳劍 |
馮瑩瑩 陳劍 劉曉莉 熊彥 戎海武 文翰 |
|
2013–2014年 |
馮瑩瑩 戎海武 熊彥 黃勇 |
馮瑩瑩 戎海武 熊彥 黃勇 何正風 周建榮 陳劍 韓曉茹 |
|
2014–2015年 |
陳劍 馮瑩瑩 黃勇 劉曉莉 |
陳劍 馮瑩瑩 黃勇 劉曉莉 王冬 蔡鴻杰 熊彥 戎海武 |
|
2015-2016年 |
黃勇 陳劍 文翰 劉曉莉 |
黃勇 陳劍 文翰 瞿曉鴻 吳楚芬 熊彥 劉曉莉 |
|
2016-2017年 |
馮瑩瑩 黃 勇 劉曉莉 何敏藩 楊靈娥 |
馮瑩瑩 黃 勇 戎海武 何敏藩 楊靈娥 劉曉莉 吳幼明 苗 晴 文 翰 |
|
2017-2018年 |
馮瑩瑩 歐陽正勇 蔡鴻杰 楊靈娥 |
楊靈娥,、蔡鴻杰、馮瑩瑩、歐陽正勇,、胡永忠,、南小可 文 翰 陳劍 |
|
2018-2019年 |
馮瑩瑩 楊靈娥 何敏藩 黃勇 楊勇 |
馮瑩瑩 楊靈娥 何敏藩 黃勇 楊勇 苗晴 劉曉莉 譚海燕 周青山 |
2016-2018教學成果獎
序號 |
項目名稱 |
獲獎級別 |
獲獎時間 |
獲獎者姓名/排名 |
1 |
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與實踐 |
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2016 |
馮瑩瑩/1 |
2 |
信息專業(yè)面向程序設計能力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
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2016 |
譚海燕/1 |
3 |
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雙學院制”的研究與實踐 |
省級一等獎 |
2017 |
郝志峰/2 |
4 |
“貫通式”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的構(gòu)建與實踐 |
省級一等獎 |
2017 |
曾崢/1 |
5 |
面向高水平理工科的大學數(shù)學課程改革與實踐 |
校級二等獎 |
2018 |
馮瑩瑩 |
6 |
新工科背景下多方協(xié)同育人的模式改革與實踐 |
校級二等獎 |
2018 |
黃國順 |
第十三屆校級教學成果獎
序號 |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 |
主要完成人 |
1 |
大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二等獎 |
馮瑩瑩、熊彥,、曲軍恒,、甘文勇、戎海武 |
2 |
信息專業(yè)面向程序設計能力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
二等獎 |
譚海燕,、黃國順,、南小可、文翰,、張友紅 |
第十一屆校級教學成果獎
序號 |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 |
主要完成人 |
|
1 |
基于培養(yǎng)本科生數(shù)學應用能力的大學數(shù)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 |
一等獎 |
陳 怡 曲軍恒 瞿曉鴻 吳幼明 梁建國 |
|
第十屆校級教學成果獎
序號 |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 |
主要完成人 |
|
1 |
數(shù)學教育實訓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三等獎 |
蘇敏邦 楊靈娥 何敏藩熊 彥 韓曉茹 |
|
第九屆校級教學獲獎
序號 |
成果名稱 |
獲獎等級 |
1 |
信息科學與數(shù)學系被評為2010-2012年度學校教學先進集體 |
校級 |
2 |
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學校特色專業(yè) |
校級 |
2016-2018年教學競賽獲獎
序號 |
獲獎名稱 |
獲獎時間 |
獲獎者姓名 |
1 |
第四屆全國高校數(shù)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國家一等獎 |
2018 |
熊彥 |
2 |
第三屆全國高校數(shù)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國家二等獎 |
2017 |
馮瑩瑩 |
3 |
第二屆全國高校數(shù)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國家二等獎 |
2016 |
熊彥 |
4 |
首屆全國高校數(shù)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國家級一等獎 |
2015 |
馮瑩瑩 |
5 |
廣東省第四屆高校(本科)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省級三等獎 |
2018 |
馮瑩瑩 |
6 |
第三屆全國高校數(shù)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省級一等獎 |
2017 |
熊彥 |
7 |
第三屆全國高校數(shù)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省級二等獎 |
2017 |
何敏藩 |
8 |
第二屆全國高校教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省級二等獎 |
2016 |
楊勇 |
9 |
第二屆全國高校數(shù)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省級二等獎 |
2016 |
馮瑩瑩 |
10 |
第二屆全國高校數(shù)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省級二等獎 |
2016 |
甘文勇 |
版權(quán)所有 ? 佛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