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感悟:教學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教學改革措施及效果:
本人從2013年7月進入佛科院口腔醫(yī)學院(醫(yī)藥工程學院)藥學系工作,主要承擔藥學專業(yè)大一學生的《藥學導論》、大二學生的《儀器分析》、大三學生的《藥物化學》和大四學生的《藥學文獻檢索與科研設計》多門課程的教學。現主持教育部、廣東省校企協同育人教研項目各1項、佛科院雙語課程建設項目1項,第一作者發(fā)表教研論文3篇。本人熱愛醫(yī)學教育事業(yè),對藥學人才培養(yǎng)工作充滿熱情,工作中積極學習和研究教學技巧,課堂教學效果良好。以下是本人的教學總結。
第一,重視學情分析,盡量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本人講授的課程覆蓋大一至大四,作為授課對象的學生是很不相同的,因此每個年級的學生情況是我上課前首要考慮的問題。包括學生是文科背景還是理科背景,學生已經上了哪些基礎課,學生正在上哪些相關的課程等。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我的教學要求和思路會有所不同。例如大一的《藥學導論》屬于介紹性課程,在教學中我注重趣味性和通俗性,考試也采用開放性的小論文形式。大二的《儀器分析》是重要的基礎課,在教學中我重視基本理論的講解和實驗課中培養(yǎng)學生儀器操作能力,對實驗課要求較高。大三的《藥物化學》課則側重于剖析專業(yè)知識,同時課堂上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基礎知識去解決專業(yè)問題。
第二,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度。近年來,大部分國內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慕課、微課、快課等技術不斷涌現。考慮到在校學生大部分是“00”后,因此在課堂中引入數字化教學技術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主要采用超星公司的學習通app在儀器分析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線上活動主要設計有課前預習、課堂答題和課后自評,并且也建設了較多的線上資源供學生學習。采用手機端教學軟件的好處之一就是學生能隨時找到老師,而老師也能夠看到每個學生的活躍度和課程參與度,對于促進師生互動和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是有較大幫助的。
第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性思維。藥學專業(yè)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很高。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鍛煉,我把課堂延伸到課外,指導學生們開展專業(yè)相關的課外科研。現已指導學生開展20多個課外科研課題,包括有國家級、廣東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廣東省大學生“攀登計劃”項目以及佛科院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和學術基金項目等。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同學們不僅鍛煉了實驗操作能力,也培養(yǎng)了科學創(chuàng)新思維,相關成果獲得了第二屆藥學/中藥學世界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一等獎等榮譽。